何謂疝氣
健康情報站
何謂疝氣
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多是小腸)經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最常發生部位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
原 因
可能由於構成腹壁的肌肉及筋膜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而變薄弱或缺損。提拿重物、咳嗽、抽煙、大小便的腹部用力、懷孕、肥胖也會造成腹壁的薄弱。一旦弱點形成,腹內的壓力會使肌肉或筋膜裂開,當一部分的內臟經過這個裂洞凸到外面,就形成『疝氣』。
疝氣可在任何年齡發生,有時伴有睪丸下降不全。
症 狀
初期偶爾在鼠蹊部上方有稍微凸出或腫大的現象,再逐漸地在數星期後變大,但也可能突然間出現。
凸出的腫塊有時會覺得疼痛,特別是站立的時候,但當躺下就會消失,有時會伴有腹痛、沉重或拖曳的感覺。
一般人可能採取的處理方式
許多人買了疝氣帶或類似的圍堵裝置來限制其凸出,我們卻不贊成。因為這種壓迫束緊的設備,可能會影響局部血液的通暢,對凸出的腸道、附近的精索及腹壁組織也會造成傷害,影響以後外科醫師的修補。
分 類
腹股溝疝氣主要有兩大類型:
直接型:一部份的小腸經由鼠蹊部肌肉及筋膜的弱點或破洞直接凸出腹壁之外。
間接型:經胚胎時期睪丸下降路線的筋膜弱點凸出到腹股溝,再下降到陰囊內。手術除可治療疝氣引起的症狀外,最重要的是避免崁頓或小腸壞死的嚴重併發症。
股疝氣:發生於腹股溝與大腿內上方之間的疝氣,較少見而不易診斷。
崁頓:當凸出的小腸太多或凸出時間太久,可能無法將其推回,這種不舒服、會痛而且具有相當危險的情況稱為『疝氣崁頓』或『卡住了』。
壞死:當小腸崁頓時,供應小腸的血管因受壓迫而無法正常供應所需的血液,造成崁頓的小腸逐漸腫大、變紅、引起小腸阻塞、嘔吐,而且疼痛漸無法忍受,小腸逐漸因缺血而壞死。
崁頓及壞死都需立刻手術治療,因為不立刻治療可能會致命。
治療方式
如腹部有不明原因的凸出物達一週以上,務必就醫檢查。若有局部疼痛、腹部不舒服或崁頓,外科手術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治療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因發生部位的不同而使用局部、半身或全身麻醉。傳統手術是將小腸推回腹內並將有缺陷的肌肉及筋膜修補起來,有時因本身的肌肉及筋膜已太薄弱或不夠使用,或為了降低復發率,減少手術的疼痛,目前常使用『人工網』來加強修補,稱為『無張力手術』。
一般疝氣手術可採取「不住院手術」,即當天返家或住院一天即可,通常當天就可下床活動。
手術後注意事項
麻醉清醒後不嘔吐,即可進食較易消化的食物,唯第一次不宜吃太多。
小孩手術後第二天即可正常活動;成人手術後一週內要多休息,6週內勿提重物或從事劇烈的運動(如:登山、粗重勞動及腹部過分用力等)。
手術後2-3天,若有陰囊輕度腫脹是正常現象,視病人情況需要,可於平躺時冰敷並墊高陰囊,以促進血液回流,在短時間內應可改善,請勿憂慮。
宜儘量減少咳嗽及幼兒哭泣的情況。
活動或咳嗽時可用手按住傷口,以減輕疼痛。
手術後一週拆線,拆線後可正常洗浴,傷口可使用透氣膠帶直接貼住,以減少疤痕產生。
成人傷口拆線後,可能還會稍感硬塊及疼痛,通常兩個月後即可完全恢復正常。
平時多吃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及水份,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以預防便秘。
腹壁切口疝氣接受手術後,應加穿束腹帶支扥腹部至少三個月。腹股溝疝氣則不必。
術後有下列情況,請回院檢查:
(1) 高燒持續不退。
(2) 持續性嘔吐。
(3) 傷口紅腫。
若有任何疑問,請洽
國泰綜合醫院 (02)27082121
25病房 分機5251-5252
或新竹分院 (03)5278999
10病房 分機8101-8102
或汐止分院9B病房
祝
早日康復
106.09.四修